■12月21日下午,猛追灣街道玉錦苑,居民劉建國坐在院落融資里的休閑椅上曬著太陽。“經過‘先自治,再整治’的程序以後,居民現在都很愛護院落環境,還成立了院落環境自治協會。”
  ■12月23日上午,李家沱社區華油苑門口,單親母親周玉平碰到來小區巡查的網格員樊靜:“要不是你幫我申請了困難子女補助,我還真不知道住商不動產咋辦呢!”
  ■12月26日中午,望平社區,“明年社區自治經費安排出來沒有,我們好準備開壩壩會哦……”居民陳德明向剛走出“心靈找房子驛站”的網格員張大春瞭解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經費的社區“預結算”情況。
  昨日,四川省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建設培訓會在成華區召開,社區網格化推進中的創新之舉、機制體制保障讓參會者頻頻點頭。在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對全市幸福感專項調室內裝潢查中,成華百姓幸福感位居全市第一。
  從原來等“客”上門,到現在下沉社區問需服務;從原來的辦事在化療飲食街道和社區之間來回跑,到現在網格員“一把抓”小事不出社區;從原來的社區“服務表格”隨便填,到現在通過移動信息終端機將居民需求、訴說在線收集、反饋……
  2012年以來,成華區圍繞推進產業升級、城市轉型、社會轉軌(即“一升兩轉”)需要,系統推進社會治理理念、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的創新,初步構建起以網格化服務管理為核心的“1314”社會治理體系。“1”即明確一個目標,全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分擔、社區自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實現共建共享;“3”即實施行政管理體制、財政管理體制、社區院落自治機制“三大改革”,“1”即建立一張覆蓋全域的社會治理網;“4”即堅持多元化參與、精細化管理、人本化服務、長效化治理“四輪驅動”。今年,成華網格化管理創新被評為“全國社會管理創新最佳案例”,隨後又成功申報了民政部“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搭建治理平臺
  “一張網絡”全覆蓋
  成華區創新資源集聚、力量集合,打造“網格問需、集成分解、零距離服務”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基本實現“人在格中走,事在網裡辦,天天下院落,情況全掌握”。
  “細分社區,建立網格。”成華區將全區103個社區劃分為748個網格,確保網格構架“無縫隙、全覆蓋”。整合資源定好“責任人”,配備了1600餘人的網格員,每天入院巡格。建立“出門一把抓、回來再分家”的工作模式、實現“一崗多責、一專多能”的服務模式。
  “再造流程,信息支撐。”成華區以全省開展試點工作為契機,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建立“閉環式”管理流程,搭建“區監管中心—街道服務中心—社區管理站—網格員手機終端”網格服務管理信息化“四級網絡”,積極推進“天網”、老舊院落視頻整合以及流動人口、民政、房管等信息系統共享,建立“雲”基礎數據庫、打造“網上政務大廳”,基本實現“服務群眾一個系統、回應訴求一套人員、事情辦理一站分流”,目前社會公眾月均訪問量達10餘萬人次,對辦理和溝通結果滿意率達93%。
  創新治理方式
  “四輪驅動”促實效
  成華區堅持“全域社區、全域服務”理念,著力推進構建“社區以人為本、民以社區為家”的服務新機制。
  “複合共治,多元化參與。”成華區堅持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結合區域化黨建,將社區基層黨組織納入網格,將黨組織觸角向院落、樓棟延伸。堅持激活社會組織“源動力”,發展養老服務、文體娛樂、公益慈善、鄰裡互助等社區服務組織。堅持調動居民群眾“參與力”,深化VPE社區志願者服務模式,廣泛發動居民參與愛心助老、環境整治、法制科普、安全維穩等自我服務。
  “條塊融合,精細化管理。”成華區創新下沉式管理,推進“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扁平化管理,確保“小問題不出網格、一般問題不出社區、突出問題不出街道”,摸索出一套以整治促自治、以自治管長效的治理辦法,創新“百姓城管”模式,推進了“大城市、細管理”,實現“他律管理”向“自我管理”的轉變。探索交警、巡警、民警、刑警、消防等警力“五警聯勤”社區和網格下沉服務方式……
  “民生為本,人本化服務。”成華區創新推進政務服務“零障礙”,加強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併在小區院落打造100個“連心驛站”,既作為網格員問需於民的情報站,又是群眾日常生活的服務站,形成“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社區服務站+院落連心驛站”三級便民服務陣地,使75項服務事項下沉到社區、各類服務直通居民“家門口”。同時,還打造微型養老、“陽光家園”、“生命綠島”、“430學校”等個性化服務項目。
  轉變治理理念
  “三大改革”強基礎
  成華區還統籌進行了相關配套改革,為創新網格化服務管理提供了前提條件和現實保障。
  “實施行政管理‘大部門’改革。”2012年,成華區實施政府“大部門”改革,對區級13個部門和200多個事業單位進行服務職能整合優化,同時實施街道“大科室”改革,對14個街道辦事處的內設科室重新調整,專設以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為主的社會建設科、社會管理科,實現群眾“辦事一門清”。另外設立街道投資服務分中心,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雙加強”。
  “實施財政體制‘大民生’改革。”確立“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原則,實施區街兩級財政體制改革,將民生領域作為街道新增財力主要投向,把社區工作經費、社區工作人員經費等納入預算予以全額保障,設立社區公共服務專項資金,不到兩年已投入2.1億元用於社區建設……
  實施社區院落“自治化”改革。成華區按照“還權、賦能、歸位”原則,為社區建立起承接政務事項的“防火牆”,精簡下沉政務事項38%;創新“先自治、再整治”模式,提前1年完成480個老舊院落綜合整治,實現環境整治與基層治理雙提升,同時1152個院落全部成立了業委會、家委會、住委會、居民議事會等自治組織。
  專家點評>>>
  羅映光(中央馬克思主義工程建設專家組成員、四川創新社會發展與管理研究院名譽院長):
  社會治理重心在基層,社會和諧的根基在基層。作為曾經的“老工業基地+大農村”,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單位人”成為“社會人”,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遷徙成為“流動人”,社區成為各種矛盾訴求的集中交匯點,成華區以社區網格為陣地,創新基層治理方式,構建“小網格 大治理”的網格化治理新模式,將成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的一大亮點。  (原標題:小網格裡的大治理 小格子中的大民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l64qlkw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