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大部分的自動化工廠里,機器人還在執行者單一的程序,在弗里蒙特,那裡的機器人已經能一條龍完成焊接、鉚接、粘結和安裝的動作了。飛利浦公司在中國沿海有許多工廠,數以百計的工人使用特製的工具手工裝配電動剃鬚刀,這是老式的辦法了,在荷蘭郊外同樣的一所工廠中,128台機器臂以瑜伽般的靈活度做著相同的工作,這些帶攝像頭的機器臂的技藝比最有經驗的工匠還靈巧。
  一些機器人在做著極其高難度的動作,不停的把線條折出完美的弧線,穿過幾乎看不見的洞,接連封裝。而且動作還很快,一年365天全年無休。
  這大概就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新一代的機器人將會比現在更加廣泛的應用到重工業生產上,其工作的精確性已經大大提高,正迅速的在全球的生產與物流領域代替人類,同時也節省了大量的成本,其實飛利浦和蘋果這種消費電子巨頭的外包工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後者僅僅使用成百上千的初級技術工人。
  近兩年來國內不少工廠的技術官也開始逐漸採用工業機器人替代人工生產方式。即使是外界傳言的“血汗工廠”代工富士康在繼續擴張廠房和招聘新工人的同時,也在計劃接下來幾年裡安裝超過一百萬台機器人以補充勞動力。Foxconn沒有透露具體替代人工的數目,也沒有公佈方案實施的時間,但其董事長郭台銘已經公開提倡使用機器人,根據新華社的報道今年一月份他的全球工廠已經超過一百萬的員工,他宣稱:“就算是寵物,一百萬頭也很讓人頭疼的事情。”
  機器人的普及使得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與效率提高的同時,也引發了技術專家與經濟學者關於造成失業的問題,今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Erik Brynjolfsson和Andrew McAfee正研究這一快速的轉變,他們在其著作《與機器人賽跑》寫道:“最近的技術對人類技能的替代速度和替代範圍有深遠的經濟影響。”在他們看來,低成本自動化技術的出現預示著變革的規模足以與上世紀農業技術革命相媲美,農業技術革命導致美國的農業就業人數占總勞動力的比例從當初的40%降到瞭如今的2%。
  現在正快速發展的各種視覺觸覺和人工智能技術正在使機器人一步步的勝任廣泛的手工工作。比如波音公司的寬體商用噴氣式飛機就是利用精確快速移動的大型技術實現機體的焊接,但波音公司依然宣稱需相關的工人協助製作它的最新787機型,這些機器讓加工精度大大的提高,工人的安全也得到進一步保障。
  在中國的東北一些大型農場使用了一些AGV物流機器人,它們可以迅速地將一箱箱作物從大棚送到冷凍倉庫。這些自動化生產的效率是以前人工生產所不能比擬的,此套解決方案的技術官說,每台I-SO農用AGV機器人可以頂替兩個半個工人的工作量。
  
  在許多領域,機器人已經比人手的性價比更高
  在去年舉辦的工業自動化展銷會上,深圳的一家AGV自動化物流製造商,李先生向大家展示了這套I-SO AGVS自動化操作系統,展示了AGV機器人是如何帶來更高的效益。比如,一套6萬左右的AGV機器人代替兩個工人半年即可收回投資,如果以十五年的報廢年限算,一臺AGV機器人大概可以節省120萬的生產成本。
  更快的組裝生產線
  飛利浦電子在1939年製造了第一步電動剃鬚刀,1950年在Drachten設立了工廠。但讓組裝線的經理Visser最為自豪的卻是飛利浦最新的剃鬚刀生產技術,此款剃鬚刀賣到350美元,其生產工藝的複雜程度高於智能手機。這條組裝線由許多套在玻璃罩封閉的機器人組成。這些由Adept Technology製造的機器人載超過100碼的工廠場地里蜿蜒游動。罩頂的攝像頭引導機械臂以幾乎萬無一失的準頭挑出各自組裝所需要的零件。這些機械臂可在毫米級別的精度繞線,將和牙簽一般薄的轉軸配入細孔中,吸附起並裝配細微的塑料齒輪,卡入塑料零件,滴水不漏。
  更靈活更容易編程
  汽車製造商的奔馳廠房裡,自動化工的這些機械臂通常只有一種特定功能,每個機器人可以獨立完成焊接,鉚接,粘合,安裝部件的工序。每五分鐘會有一輛車停留在加工點上,接下來有八台機器人像跳芭蕾似的工作,工廠每天的生產量達到83量,當需要生產另一款車型時,屆時只需要對這些機器人重新編程即可。韓國現代和北京控股最近在京郊建成了一座年產量達百萬的大型工廠也會更多的引進了機器人生產技術。
  
  新庫房管理解決方案
  米克力美科技總經理帶我們參觀了位於廣州的德國著名內衣工廠庫房是怎樣的,在他們的配送中心同時使用傳統的和新型的物流系統,這可以很好的做一個對比:老的方案庫房占地近十萬平方,數百名工人開著搬運車不停地裝卸貨物,到了半夜都還能聽到喇叭和馬達的聲音,而新型立體庫房則有幾十臺AGV機器人井然有序的完成。
  
  製造業什麼一定要引入機器人?
  富士康是中國OEM巨頭,意味著也是世界OEM巨頭。如果它引進機器人代替部分工人的工作,影響的可不僅只是富士康自己。雖然爭議頗多,富士康也早就在進行機器人的生產和小規模的應用。
  “如果不能自己設計出一套設備,去實現蘋果的要求,蘋果就會指定它認可匹配的品牌機器人,甚至整個生產系統進入富士康的車間。”iPhone的設計足以消滅一些工人的崗位。譬如:iPhone5手機後蓋的製造,要通過精細到頭髮絲那樣的激光工藝,把微小的零件焊接到後蓋上——這可以讓技術工人操縱激光焊接機來完成,或者乾脆讓機器人操作激光焊接機。看起來,我已經找到了一個富士康必須自行研發機器人的理由:為了滿足蘋果等代工客戶的需要,富士康需要引入工業機器人,投資成本每年將以千萬元起計。
  條件成熟
  新一代工人自我意識的提升,已經不願意從事機械的一個動作重覆一千遍的工作;招工普遍困難——據小編在富士康工作的朋友透露:富士康有個規定,哪位員工引薦了一個工人並且該工人做滿了3個月以上,該員工就可以獲得數百元的獎勵。普工的短缺也迫使富士康把目光投向那些更“聽話”、“無怨無悔”的機器人。還有一個直接的因素:iPhone 5和iPad mini出來之後需要新建一條生產線,這些能給機器人帶來更多參與生產的機會。iPhone的設計,使那些擁有精度、柔順性乃至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找到了電子製造自動化發展的空間。譬如,iPhone5裡面已出現了只有1.5毫米大小的螺母,肉眼和人手無法處理向其打進螺絲的工作。這些因素,是富士康推進機器人研發、應用進程的催化劑。
  對就業情況的影響?
  很自然能想到,機器人替代人工,意味著被替代的那些工人會因此失業,但這種轉變是逐點、逐段發生的。大部分正在工廠工作的工人對機器人的態度並不那麼消極,在深圳、昆山,工人們說“目前工作還很好找”;而在太原、鄭州和成都等富士康的新工業區,工人們還在接受嚴苛的生產訓練——就像各種調查曾描述的那樣,沒有跡象表明他們將被取代。所以暫時來看,機器人的應用不會對就業形勢造成大的影響。
  雖然製造業對機器人表示了極大的熱情,但機器人大範圍普及的時代來臨可能還需要一些時日。從整體來看部分人工操作無法替代,“機器人在一些基本任務上表現得十分出色,但是在更加精細的配裝工作方面,我們人類則更具優勢。”ABB的高級首席科學家 George Zhang 認為,富士康將會逐步使用機器人代替人類工人完成配裝工作——“但是至少也要等到 iPhone 6之後才會出現。”
  “工人們依靠的不單單是手和眼,還有手指的觸覺。觸覺能準確地判斷膠紙是否貼牢,或者幫助工人們做出輕捏USB膠塞,然後按到機殼上的動作。這一類工作,如果用機械手那種固定強硬的力度來做,會造成大量工件的損傷。”昆山富士康生產車間某科長說。  (原標題:機器人要革誰的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l64qlkw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